告訴你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電競選手的三大關鍵

觀看電競賽事對於當代的人們來說已經是一個習以為常的活動了,可能晚餐時間點開實況平台跟上最新的賽事狀況、通勤時間看幾支精華或教學影片,甚至熬夜追蹤國際級的精彩大賽,已經是不少人的休閒娛樂。
但,說到「選手」,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是另一個世界的事,對吧?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新審視「電競選手」這件事:其實你和電競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遙遠!
斜槓世代:今天,你多才多藝了嗎?
當然,很多時候說到「電競選手」,我們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會是在國際戰場上呼風喚雨、用兵如神、手速驚人 (?) 動不動就來個神操作的頂尖玩家;就如提到籃球選手時大家會想像是 NBA 裡各種神人,但,參與次級聯賽的也被稱為「選手」、參加各地區賽事的也被稱為「選手」,國家代表隊中有「選手」,甚至距離你我更近的,企業行號的社團、學校校隊中、系隊、同好群組中,也都有「籃球選手」。
萬丈高樓平地起,跟朋友們一起組隊練習、從小型的社群比賽開始挑戰,又何嘗不是「電競選手」一般的存在呢?在不影響生涯主業的同時,電競選手同時提供了一個斜槓的機會 ── 一個體驗不同生活、接觸更多人脈的機會。
甚至,對電競項目的熟悉,也許會應用在你未來的人生規劃裡:
主攻商管的你,有機會更加清楚遊戲、電競與娛樂產業相關的產業生態與投資方向;
主攻資工的你,透過對遊戲的了解與熱愛,或許下一個 3A 大作或風靡世界的遊戲項目就是由你的 coding 而誕生;
主攻傳播與媒體的你,融入不同的生活樣貌、捕捉形形色色的故事就是你的日常,在電競媒體盛行的當下,擁有相關的知識也許將使你鶴立雞群。
在科技、遊戲、娛樂等產業盛行的現代,擁有這一層的領略顯然有益無害,對吧?
門檻降低:網路普及與設備的提昇讓訓練變得容易
大多數的才藝、技能或運動練習時是需要專用場地或輔助道具的,一旦多出這些條件,就容易有時間、金錢上的限制。相對來說,電競因為網路的普及化,加上只要有電腦主機、手機,甚至是筆記型電腦就能自主訓練,門檻降低很多。
除此以外,練習的投入完全依照自己的規劃,也有許多隊伍花在戰術討論或檢討復盤上的時間大於遊戲團練,這也導致時間或金錢成本更確實地降低,練習量、資訊量與可信度、思考的層面等因素有可能才是克敵致勝的關鍵;而在網路普及的現在,菜鳥和遊戲高手能獲得的資源差距可以說是相當小的。
跨越差異:跨越體型、性別與年齡,不分國籍
世界上的競技活動,大多都受到天生體型、天賦等框架限制,有的需要體型高壯、有的需要纖細靈巧;有的需要音感、節奏感,有的需要謀略的智商與邏輯,如果欠缺了某些條件,可能就會相當具有挑戰性。
但是電競完全沒有體能或天賦等限制,不會憑體型差異分類出輕中重量級選手、不會有體格高壯或纖瘦的需求,超級肌肉男跟高中女學生可以同台競技,甚至不乏有 肢障人士在遊戲中打出驚人操作、銀髮族職業戰隊(我阿罵來都比你強)的例子。
除此以外,傳統運動與競技受限於時空,大多數時候只能與本國,甚至特定區域的選手進行練習,這對於臨場反應、不同風格或戰術的對策培養,甚至長遠來看的強度訓練都是相當不足的。但是電競很容易就能夠跨越地理上的限制,與其它國家的強豪、高手碰頭並不困難,切換伺服器、掛 VPN,甚至去參加跨區域的大賽都是電競玩家們很常見的選項。
更多時候,遊戲還能成為不同語言的玩家之間共通的「語言」:為了一起玩遊戲,結交到更多不同地域的朋友,甚至因而開始練習英文、日文、韓文等;可以說,電競打開了一扇面對全球的大門。
說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電競選手」和你的距離並不遠?你可以立志成為一個在國際舞台大殺四方的高手,但也同時可以將電競化為一個斜槓興趣,循序漸進地參與與發展。
在電競提供一個門檻低、容易進入的世界裡,對所有玩家們來說相對平等,又能結交國際友人,等於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較無風險,還能在生涯中創造多元機會的好選擇。
沒有時間猶豫了,快上車(X)
快開始約戰,為你的斜槓後多加上「電競選手」的身分吧(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