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對戰紀錄數據怎麼看?稽查隊友數據找出神隊友 | Planet9

「我輸出最高欸,隊友到底在幹嘛?」

「這 KDA 一看就白給,根本就是戰犯吧!」

「經濟輸這麼多,肯定有人在戳。」

你有沒有覺得,這些狀況似曾相識?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電競遊戲,很多人在開場的時候就先來稽查隊友一波,甚至看結算找戰犯幾乎是逆風局起手式。

 

但是,你真的讀懂數據、找對戰犯了嗎?

 

 

 

三個你必須熟悉遊戲對戰數據的原因

透過遊戲對戰紀錄數據,你才能更客觀地找到問題。

對戰紀錄數據確實是重要的,因為這些數字讓我們可以更加公正、客觀地理解每一個人的遊戲表現(還不知道怎麼作的話,這裡 教你 15 分鐘弄懂基礎遊戲數據)。不論是擊殺、吃兵數、傷害量、金錢總額等,透過將這些遊戲表現量化,你可以非常輕易地進行比較,找出問題。遊戲統計就是為此而生的。

 

找到問題後,在比較的過程中,釐清解決問題的方法。

找到了問題之後,釐清狀況、確定問題、擬定解法就會是最重要的功課。先找到比較的基準點──跟同時期的自己比、跟對手比還是跟同分段的玩家比?再來下相應的假設或解決方法,最能夠針對問題,畢竟要解決有問題的人總是解決不完的

 

真理要越辯越明,邏輯也是越練越清晰;
平時不接觸對戰紀錄數據,被人嘴的時候也只能默默挨刀啦

正確判讀數據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的能力。數據的理解與分析,考驗的是使用者的「邏輯」能力,能夠漂亮地釐清遊戲數據如何使用,並給出精準的改進建議,遠比當一個鍵盤菁英難多了!

 

簡單舉幾個例子:傷害高,是打坦克洗出來的,還是打在會戰關鍵上?KDA 高,是參與了全部的會戰,還是負責當尾刀小天使?某隊員好像一直死,但經濟上沒有輸,那他真的是戰犯嗎?這種種狀況,都得搭配戰局的發展才可下推論,直接用表面上的資訊蓋棺論定,高中的數學老師可是會默默哭泣的喔

 

 

 

怎麼參考遊戲數據更好?

那麼,怎麼樣使用遊戲數據才能更有意義咧?這邊有幾個方向讓你參考:

 

數據有高有低很正常,「過高或過低」代表的只是有特別狀況!

撇除掉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在惡意破壞他人遊戲體驗的狀況,單純將大家的數字拿來比大小,並不能 100% 代表數據差的人就是表現最糟的。

 

舉例來說,「這邊都死多少次了為什麼隊友還不來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這時候與其直接認定「死亡數最多的人好戳」,不如說「這代表該玩家負責的部分容易被攻破」,再透過其他比較來釐清到底是:角色前期不夠強勢需要滾雪球、對手一直住、隊友瘋狂放狗,還是,真的「你就爛」?

 

熟悉「比例」與「總體(平均)數據」。

有許多工具可以輔佐你找到平均玩家的表現狀況,透過納入各項不同數值來比較,你更可以清楚了解到大局觀和怎麼改進。另外,與其簡單粗暴地認為誰的傷害 / 經濟 / KDA「最高」,倒不如用「在團隊中貢獻了多少比例」來檢視。

 


PLANET9 上的對戰紀錄數據功能也列出了關鍵的對比資料,以《英雄聯盟》為例,你可以從圖表上很輕鬆地比較到每個線路的基本對線狀況,直觀地得知優劣與比例差異。


想再更進一步的話,你可以將自己的會戰參與率跟其他同分段玩家的狀況來比較,這樣就更容易知道自己是否有表現出同分段應有的水準;透過團隊貢獻(例如傷害、擊殺參與率等)佔比,可以過濾掉比較極端的狀況,讓你知道 眼前的大神是不是真的神、雷包是不是真的戳
 

找到互相關聯的對戰紀錄數據,並經常反思數據所反映出的狀況是否真實

如果有經常在看戰績網或是比賽資訊統計,就可以發現,選用 / 禁用率通常會跟勝率綁定在一起看,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勝率高有可能選用 / 禁用的場次很少,只能代表某幾次的特例,不會成為主流(meta)。而在一般的天梯競賽中,則是常常可見「某角色實在太坑隊友」,所以即使並不特別強勢、勝率也不高,還是經常被送進冰箱 …

 

對手的犽宿:7/0/0

隊友的犽宿:Am I a joke to you
(圖片來源:wopita; 原出處:《底特律:變人》)

 

因為工具的改良,要理解遊戲對戰紀錄數據越來越容易。從遊戲中內建的 OB(觀戰者)系統、對戰紀錄數據,到 PLANET9 上的數據功能頁特別為使用者們設計容易理解的視覺盡在你手,都能讓你更掌握自己、對手或遊戲主流狀況,數字的奧妙離你並不遠!你可以不喜歡數學、討厭學邏輯,但相信,你一定會很想多了解遊戲數據,這樣你才能精準又準備充分地嗆爆那些每次開場死亡數就爆增的隊友們啊 XD

 

 

 

暴頭率、生存時間、擊殺參與率、每分鐘的經濟或吃兵數都在 PLANET9 app 上呈現給你了,從數據總覽快速 get 你的遊戲表現,就是這麼簡單 ~貼心幫你準備好更具說服力的變數項目,還可以指定玩家比較雙方遊戲表現差異,趕快 註冊 試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