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新創百百種!「興趣、工作、改變世界」的集大成

對於電競,不同年齡層的想像非常不一樣,例如老一輩覺得是電玩、是大型機台,現在的青壯年會覺得是 PC、主機各項大作,更年輕一些的則會覺得是手機遊戲。但無論以上何者,好像總不脫是戰隊、選手、聯盟、裁判、教練;不然就是賽事、製播、主播賽評、遊戲與硬體,想像不到其他可能。
電競本身其實就是新創產業,我們所熟知的電子競技模式,戰隊、賽事執行等是在 10 幾年內被普及的;全球學校開始設立相關科系或課程是近幾年才開始的;2020 年,第一支公開募資(IPO)戰隊,丹麥的 Astralis 也即將成功上市。
這個產業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擁有高速成長的潛力,也是全球年輕世代共同成長的經驗,在越來越多觀眾、玩家接觸並了解到電子競技的如今,它已然擁有了更大的市場、更多的需求,足以讓許多新創的活水注入。
你我都熟悉的電競新創
相信在許多電玩相關主題的展場,Twitch 已經是玩家們都熟悉且期待的攤位了。
即使電子競技已經是創新的產業,這領域內仍然有許多含金的新創可能。
玩家們肯定都聽過的媒體平台 Twitch 是在 2011 年開始公測;後被改名為 mixer 的實況平台 Bean 在 2016 年問世,被併購後大動作挖角 Ninja、Shroud 等知名實況主為市場投下震撼彈,但可惜進場太晚,難以與 Twitch、Youtube、Facebook Gaming 等平台競爭,在今年宣布即將關閉。
即使如此,Twitch 與 mixer 可是分別被 Amazon、Microsoft 天價併購出場的,透過大企業更豐沛的資源,得以在市場中提供電競玩家們多元、精緻的服務。
近年來,玩家們愛用的語音通訊軟體 Discord 也是在 2015 年才問世的,透過簡約的介面設計、支援多種社群與管理功能、遊戲內嵌等優勢,在短短五年間成功拉進大批大批使用者,成為許多玩家們電腦桌上的必備。
電競沒有那麼簡單!高科技力的展現
電競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也與技術、科技的能力高度相關。
相較於傳統產業,可能市場結構已經穩定、成熟,電競這樣全新的領域,還有相當多可能性與需求正等待新創企業用創意來滿足。電子競技蓬勃發展的這幾年,也正有許多嶄新或轉型的產業、商業模式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如果你有想法、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懂遊戲也懂電競,這個產業可以說是遍地黃金的好地方,就連最新的科技也存在與電競結合的機會,包含大數據、AI、區塊鏈、VR、AR 等。從 Deepmind 開發 AI 挑戰《星海爭霸 II》的玩家,一如 AlphaGo 稱霸了圍棋界一樣,高科技企業們其實不乏有高度關注電競,期望將自身專業與遊戲結合的案例。
這同時也說明了,為何國外的教育體系多對電子競技如此重視,因為跟電競相關的產業,甚至於新創的誕生,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需要多項專業能力,懂電競是基本,還可能需要程式能力、工程能力、專案開發、數位媒體、產品化能力、商業化能力,甚至還要懂業務、具備募資的能力。
因此,電競教育在歐美被歸納於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也就是台灣所謂的「理工科」) 領域之中,往往也是被寄予高度期待、受過相當程度的專業訓練的一群人。
創意是你的超能力
除了推陳出新的各種 RGB 閃閃發亮配備以外,你還想到什麼樣的產業與電競相輔相成?
電競新創的種類相當多元,而且步調非常緊湊,時刻都在創新。目前正高速成長中的大致有以下幾個項目:
教育訓練
社群交友
媒體傳播
通訊軟體
賽事工具
虛擬實境
電競專用硬體
其實,「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是老生常談了,但每個人一定都曾在體驗電競時有一些想法閃過:「如果有個 ____ 的功能應該不錯」、「如果這時候可以 _____ 一定會超棒的」(請不要填入奇怪的詞)如果能夠再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行、如何透過這些想法獲得收入,也許你也能夠是另一個新創企業的創辦人!
能夠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作為新創題材是相當幸福的,把興趣變成志趣、把志趣變成志業,除了為自己的熱忱耕耘,還有機會改變世界,這不正是所謂的「夢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