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選手生涯最重要投資是肌力與體適能?你不得不服的三大關鍵!

 

電競選手所要做的培訓就只是打打遊戲而已嗎?

如果你有心想攻向巔峰,成為下一個 Faker S1mple,那你還有許許多多的功課得做!

 

試想一下,你現在正在通往職業的路上,你可能擁有最寶貴的優勢:青春;或是你已經打上菁英、成為練習生、在甲組或學院賽中奮鬥,你擁有了許多機會讓你有可能在選手職涯中脫穎而出,成為最耀眼的那一顆星……

 

那麼,你得做些什麼?

 

最重要的訓練──肌力與體適能

為什麼體能會對電競選手來說很重要?

打籃球、打棒球,要練體能很正常;但在電競項目中,有需要體能的地方嗎?

 

大聯盟球星林書豪為了補足自己在體型上的不足,特別強化了體能訓練,甚至曾說過自己會把手伸進米缸裡,透過抓米的動作來訓練指力,讓自己的控球技能可以獲得提升,莫非電競選手也能這樣訓練微操?

 

這麼想也並不算錯,但電競選手對肌力與體能的需求可能不亞於其他運動選手。之所以這麼說,不外乎以下三大關鍵:

 

確保職業選手生涯的長度與強度

良好的肌力與體適能可以協助選手保持靈敏快速的反應。有道是人從一出生就開始衰老,雖然每個人的成長曲線不盡相同,但多數人過了 20 歲後體能就開始下降。重訓與體適能就是延緩老化、對抗生理機能衰退的好方法。

 

在高強度的競技中,任何一瞬間的判斷與反應都是至關重要,甚至可能影響大局;更別提很多世界級的大賽其實都是持久戰,可能得從早打到晚。但在職業賽場上,一回頭甩槍失誤、銅閃撞壁、燒線度估,在觀眾的眼裡都相當嚴重對吧?在可能長時間、高強度卻不容許任何一點錯誤的狀況下,要訓練體能看來也就相當合理了。

 

擴大選手自身價值

(選手最能夠展現自我價值的時刻,除了賽場以外還有其他「舞台」。圖片來源:LoL Esports flickr )

 

成為一個職業的電競選手,除了贏得比賽、換取獎金以外,還有什麼價值呢?大多數人會囿於賽場表現,而忽略掉「選手」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層面,也就是「個人品牌」。

 

雖然很多人會認為自己只要遊戲打得好,就能夠順風順水地成為一名選手,透過比賽收入大把獎金、賺進很多人無法想像的高額薪水、25 歲退役之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真的這麼簡單嗎?對於戰隊來說,培養選手的價值正是「將選手打造為明星」,讓選手們每次曝光在賽事或各式媒體上,都能夠獲得應有的注目,甚至是報酬。

 

這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你是否能夠在鏡頭前面擄獲粉絲們的心」。世界級的電競戰隊通常都配有體能訓練的課程或是隨隊的體能教練,正是為了讓選手們能夠以良好的體態或狀況出現在螢幕上。若你既強、又有性格,同時還具備良好的體能條件或外型條件,那麼你在職業選手的生涯中就產生充分的經濟價值,真正識貨的好戰隊不會放過這麼優秀的選擇!

 

電競選手退役,然後呢?

(大多數選手退役後會有其他公眾人物的身分來做職涯規劃,例如《鬥陣特攻》OWL 選手 Seagull 從實況主到職業選手,最終仍回歸全職實況主身分。圖片來源:Dallas Fuel twitter)

 

絕大多數我們所熟悉的電競選手都不會在退役後就順利退休,而是必須有另一份工作來做銜接。你可以想見,大部分退役後的選手無非就是成為實況主、主播、賽評、分析師、網紅、教練等,一旦踏入這個階段,工作的價值就跟娛樂或媒體產業更加緊密結合,也更加依賴個人的「品牌價值」。

 

如果你能言善道、幽默風趣、反應快速,效果可以做好做滿,外型、體態和體能狀況又能成為重要加分,這一切對於步調緊湊的娛樂或媒體產業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你始終要備好這樣的特質,那為何不讓自己提早開始準備,成為粉絲們內心中天菜般的存在呢?

 

 

 

說到底,電子競技項目的選手確實是個與眾不同的工作,是運動選手、專業人士,也是明星一樣的存在,退役後更有極大的機會繼續在電競圈或媒體產業中活躍──各位不妨想像看看,格局再放高一些,電競選手能做到的最好狀況就如同籃球或棒球的大聯盟球星一樣。

 

如果現在就想要開始,不妨從基礎重訓或肌力訓練開始,或是保持良好運動習慣,不一定要馬上就上健身房去練出令人驚豔的胸肌腹肌二頭肌。你可能會認為,光是要在電子競技的激烈賽場中存活下來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還得強化體能訓練,那得是多辛苦的一件事情啊!

 

但,電子競技本來就不只有打打遊戲,而強健的體魄也永遠會是你所有事業的基礎。別再與職業傷害為伍,你值得更寬闊的眼界。登陸 PLANET9.gg,為你的電子競技生涯做好準備,或分享更多你的看法與故事!在 PLANET9 上探索,讓你發現更豐富的電子競技、遊戲或社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