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遊戲股你聽過嗎?200 萬訂閱 YouTuber 半年獲利超過 600 萬

將興趣與工作結合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將工作與「投資」結合想必少有聽聞,特別是在電玩以及近年興起的電子競技產業。

首先,投資的定義是什麼?就是透過資產的持有與積累產生報酬,而這個資產可以是有形或無形的,包括知識、專業技能、人脈、名聲、不動產、現金以及股票等。換句話說,資產俯拾即是。

打個比方,金融產業的分析師就是以自身財經方面的「專業」來尋找投資標的。如果你是一個資深玩家,也對於產業生態有相當程度的認知,這些知識只要轉化為分析師的身分,身價便一夕間水漲船高。當然,前提是你的產業知識量為首屈一指的存在。

試想一個情形,投資大眾怎麼會清楚半導體製程幾奈米的良率提升的詳細狀況,也鮮少管道得知最新技術導入的情形,更不會知道客戶下單轉單的可能,也不會知道庫存狀況。

換句話說,做為一個資深玩家,你知道某個大作幾月幾號上市,而這個遊戲賣座的可能性多高,你知道某款作品雖然罵聲不斷,但它永遠幫公司賺得盆滿缽滿。這些寶貴的產業訊息就構成了投資決策的重要關鍵與基本面。

就以台股來說,上述提及的專業在台灣市場就有 10 檔以上的標的可以派上用場;再以時間點來說,過年前及暑假前都是提早進場布局的好時機。

常說股票由基本面、籌碼面以及技術面所組成,有了重要的基本面產業資訊作為基礎,再經由正確觀念及實戰洗禮,穩穩地投入兩次也就會有不錯的報酬。坐擁超過 200 萬訂閱,知名 YouTuber「Joeman」便曾公開表示透過遊戲類股的投資而在僅僅半年左右的時間,淨賺超過 600 萬新台幣。

▲知名 YouTuber Joeman 曾在天堂 M 上市前大量買入遊戲橘子股票而大賺超過 600 萬新台幣(翻攝自 Joeman YT 頻道)

如果股票起伏太大,心臟不堪負荷有沒有別的選擇?那麼ETF也許是你的最佳解。

其實,電玩、電競相關的ETF在國外已經不是新鮮事(參考:ETFs for Esports?Of Course | Barron's )。目前主要的 ETF 為「VanEck」及「Roundhill」,可參閱該網址https://etfdb.com/etfs/industry/gaming/,在充分了解這些 ETF 的投資組合後,操作起來應該相對得心應手了。

除了遊戲的知識外,遊戲主機、電腦相關硬體的理解也相當重要,例如新顯卡的效能提升與帶來的遊戲沉浸體驗有直接關聯,這點非熟稔電玩得人實在難以言喻。

上段提及的,便與台股的板卡與電腦類股有重大的連結,同時也包括美股那 2 支重量級顯卡大廠,特別是這幾年來因為「挖礦熱潮」而導致的顯卡缺貨與漲價效應,用「驚天地泣鬼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甚至還有玩家趁機出售自己的顯卡,在這大缺貨時代高價脫手。

換個角度來看,顯卡的買賣本身是否也算是一種投資?因為顯卡也是資產的一種。

全球疫情延燒之際,電玩、電競的討論熱度極高,即便全球回歸正常生活,肯定也「回不去了」,如果幸運的話,也許可以再這段時間從玩家進階到股東的身分。但俗話說的好「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請告訴我們你是否喜歡這類文章, 或是想多知道那些方向的電競產業相關資訊。

 

原始張貼日期: 2021/09/02